登入

臺南市新化區新化國民中學

113 學年度學校健康體適能與飲食教育行動計畫

壹、學校基本資料

一、全校班級數:23班

二、全校學生人數:561人

三、全校教職員工數:90人

四、業務承辦人:張武進、李佳容、顏郁菁;聯絡電話:(06)5902269分機233、229、272

五、單位主管:葉乃菁;聯絡電話:(06)5902269分機230

六、校長:詹森雄

貳、學校背景資料及現況分析

學校背景資料:

本校設有午餐廚房,每月由營養師調配菜單,提供全校師生均衡的營養午餐。並配合台南市午餐教育活動,定期宣導營養教育資訊。
本校運動空間足夠,有標準PU跑道操場、室內外球場可供學生課程及課後活動。學校落實體育課程,規劃多元社團,安排各項運動項目競賽,鼓勵學生戶外活動,並適時補充水份。
健康教育部份,每學期發放健康檢查測量結果通知單,了解學生體位狀態。定期於健康課程及學校活動進行「85210」健康成長密碼及相關健康知識宣導,並利用健康護照填寫紀錄及相關活動文宣,進行親師生聯繫,期望家長能一同來關心孩童健康。

現況分析:

一、學校重視學生在校的營養午餐及體能活動,學生的飲食問題主要是營養攝取不均衡及食物選擇不當;由於學生的營養知識和食物選擇的獨立判斷未臻成熟,又無法拒絕食物的誘惑,造成攝食過多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導致體重過重影響健康,因此如何培養學生正確飲食及健康運動習慣,配合生活化的教育宣導,建構一個「健康飲食,活力運動」的校園,是學校重視的課題。

二、國中學生有課業壓力,課後參加補習班的比率過半,學生每日的運動時間相對不足。除了落實體育課程之外,鼓勵學生於課間及課後走出教室,進行運動活動,能養成規律運的健康生活習慣。

三、學生體位健康情形不佳,與學生在家飲食習慣、生活作息有密切相關,家庭環境對學生健康行為有相當顯著影響。學校致力將正確的健康概念、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能由學校擴展到家庭及社區中,共同守護學生的健康。

参、計畫目標

一、培育學生運動知能,激發學生運動動機與興趣,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提升全校學生體適能通過率至50%以上。

二、學生健康指標,全校學生體位適中比率提高2%。

三、午餐剩食率降低5%以上。

肆、人力配置
計畫職稱 姓名 職稱 本計畫之工作項目
召集人 詹森雄 校 長 計畫召集人暨綜整計畫推動。
副召集人 葉乃菁 學務主任 協助召集人暨綜整計畫業務推動。
協同召集人 陳心怡 教務主任 研究策劃,督導計畫執行,並協助行政協調。
協同召集人 游奇雅 輔導主任 研究策劃,督導計畫執行,並協助行政協調。
協同召集人 吳松林 總務主任 研究策劃,督導計畫執行,並協助行政協調。
研究人員 張武進 體育組長 體適能評估,健康教育及體育活動規劃推動及效果評價。
研究人員 李佳容 衛生組長 健促計畫執行,健康資訊宣導與成果評價。
研究人員 洪素蕙 輔導組長 心理健康狀況及需求評估。
研究人員 施珊汶 護理師 身體健康狀況及需求評估,衛教宣導及相關健康資料數據提供。
研究人員 顏郁菁 營養師 營養午餐均衡設計、營養教育宣導執行。
研究人員 洪兆南 七年級導師代表 學年活動協調聯繫。
研究人員 吳函靚 八年級導師代表 學年活動協調聯繫。
研究人員 蔡瑞泰 九年級導師代表 學年活動協調聯繫。
研究人員 廖佳芬 家長代表 協助各項活動之推展,整合家長及社區人力,協助推展健康服務。
伍、實施期程
實施日期 工作項目
113年8月 組成工作團隊進行現況分析及需求評估
113年8-9月 擬定健康體適能與飲食教育行動計畫
113年9-10月 編製相關教材及教學媒體
113年9 月-114年5月 執行健康體適能與飲食教育計畫。*健康課程進行學生健康護照填寫檢視、健康飲食教育。*體育課程推動體適能、相關普及運動。*於各班推廣飲食教育課程、餐前五分鐘活動。*開設運動社團鼓勵學生參加。 *設置自給農園。*推廣課後運動。
114年6月 執行結果評量;實施成果檢視。
陸、年度指標
                     
項次 年度指標 目標數值 學校
申請點數
體適能填報率達100%,提高體適能檢測通過率 填報率100%且通過率50%以上:3點 3
執行學校 SH150計畫 執行學校 SH150計畫:2點 2
參加本市辦理任2項普及化運動比賽 參加1項比賽:2點 2
年度學生體位適中率提高 提高2%以上:5點 5
施行餐前五分鐘飲食教育 每週施行1次:3點 3
辦理水域安全課程活動 辦理水域安全課程活動:1點 1
推廣健康護照 2/3班級數實施:3點 3
推廣餐前5分鐘專書教學 每學期實施3次:3點 3
午餐剩食率降低 降低5~6.9%:3點 3
學校建置自給農園以推動食農教育 向本局提報計畫申請相關經費:2點 2
十一 推動學校體育性社團,全校參與數達60%以上 全校參與數達40-60%:1點 1
柒、各項指標計畫內容及執行方式

指標一:體適能填報率達100%,提高體適能檢測通過率

一、執行方式:

(一)積極推動提升學生體適能活動。

(二)將體適能檢測項目(伸展操、仰臥起坐、立定跳遠、跑步)列為體育課暖身活動,5分鐘築底。

二、執行對象:學生

三、指標目標及點數:填報率100%且通過率50%以上:3點

四、預期效益:

(一)引導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二)提升學生體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五、學校申請點數:3點

指標二:執行學校 SH150計畫

一、執行方式:

(一)推動SH150活動,鼓勵學生戶外活動。

(二)根據校園空間分布特性及運動性質,規畫運動地圖。

二、執行對象:學生

三、指標目標及點數:執行學校 SH150計畫:2點

四、預期效益:

(一)學生達到每週運動150分鐘比率提升。

(二)學生規律運動習慣比率逐年提升。

五、學校申請點數:2點

指標三:參加本市辦理任2項普及化運動比賽

一、執行方式:

(一)成立運動性團隊及課後社團,培養學生運動習慣。

(二)積極鼓勵學生參加運動比賽。

二、執行對象:學生

三、指標目標及點數:參加1項比賽:2點

四、預期效益:

(一)參加本市辦理之普及化運動。

(二)學生體育活動多元發展。

五、學校申請點數:2點

指標四:年度學生體位適中率提高

一、執行方式:

(一)定期進行主題式營養教育文宣及相關宣導。

(二)學校落實體育課程,成立運動性團隊及課後社團,舉辦各項班際比賽及個人運動積點活動,鼓勵學生課間課後進行運動。學生能經由規律運動的習慣,提升自我體能,提高體位適中率。

二、執行對象:學生

三、指標目標及點數:提高2%以上:5點

四、預期效益:

(一)目標數值:年度學生體位適中率提高達2%。

(二)學生體脂率下降,肌肉量提升。

(三)學生能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五、學校申請點數:5點

指標五:施行餐前五分鐘飲食教育

一、執行方式:

(一)推動班級餐前五分鐘影片欣賞,教導學生正確的飲食知識。

(二)學生能了解食材的營養價值、產地來源或小故事,增加對食材的認識。

二、執行對象:學生

三、指標目標及點數:每週施行1次:3點

四、預期效益:

(一)學生能透過影片認識食物、了解營養價值。

(二)讓學生自主增加健康飲食的意願,願意嘗試各項食物,減少剩食。

五、學校申請點數:3點

指標六:辦理水域安全課程活動

一、執行方式:

(一)每學年於體育課進行水域安全課程,教導學生正確判斷水域安全,了解安全戲水要點。

(二)學期間安排水域安全教育宣導,增進學生對游泳自救能力及安全之認知。

(三)培養學生親水能力,提昇學生防溺與自救能力,保障生命安全。

二、執行對象:學生

三、指標目標及點數:辦理水域安全課程活動:1點

四、預期效益:

(一)安排學生全面參與游泳防溺自救課程。

(二)加強宣導,降低學生溺水事件發生率。

五、學校申請點數:1點

指標七:推廣健康護照

一、執行方式:

(一)透過記錄健康行動歷程,行動成果視覺化。

(二)訂定學生個人健康行動目標,學生自主管理執行。

二、執行對象:學生

三、指標目標及點數:2/3班級數實施:3點

四、預期效益:

(一)養成規律運動與正確飲食的行動力。

(二)達成促進學生自主執行健康飲食、快樂運動的目的。

五、學校申請點數:3點

指標八:推廣餐前5分鐘專書教學

一、執行方式:

(一)推動飲食教育多元活化課程及活動,結合相關課程融入食育課程。

(二)教導學生認識食物、享受食物,從產地到餐桌,學會惜福感恩。

二、執行對象:學生

三、指標目標及點數:每學期實施3次:3點

四、預期效益:

(一)培養學生選擇食物的能力,提升健康飲食觀念,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二)能了解在地飲食文化,讓食育成為生活素養教育。

五、學校申請點數:3點

指標九:午餐剩食率降低

一、執行方式:

(一)營養師規劃午餐供應內容,配膳時依照各班人數進行定量調整,減少剩食。

(二)教導學生食育的內涵,鼓勵學生攝取營養均衡且足量的菜色。

二、執行對象:學生

三、指標目標及點數:降低5~6.9%:3點

四、預期效益:

(一)學生能攝取足夠份量且均衡營養,不挑食也不任意剩食。

(二)各班級減少剩食率進而降低全校剩食率。

五、學校申請點數:3點

指標十:學校建置自給農園以推動食農教育

一、執行方式:

(一)學校閒置校園空間再利用,開墾為蔬果有機農園,並結合食育教育,教導學生安全食材之相關知識。

(二))設立魚菜共生系統讓學生觀摩學習,瞭解魚菜共生系統原理。

二、執行對象:學生

三、指標目標及點數:向本局提報計畫申請相關經費:2點

四、預期效益:

(一)利用健康教育課程中食育教育部分,教導學生安全食材之相關知識,並導入有機蔬菜、傳統土耕施作、水耕蔬菜及魚菜共生等安全蔬菜栽種法之介紹。

(二)學校閒置校園空間再利用,達到美化綠化校園,透過自給農園方式,了解生產安全蔬菜的過程,並培養自我興趣,更能體會農務辛勞,養成愛物惜物觀念。

五、學校申請點數:2點

指標十一:推動學校體育性社團,全校參與數達60%以上

一、執行方式:

(一)推廣體育性多元社團,增加學生運動時間。

(二)規劃各年級及全校性運動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運動社團,增進體能。

二、執行對象:學生

三、指標目標及點數:全校參與數達40-60%:1點

四、預期效益:

(一)推動體育性社團,增加運動量,帶給學生活力健康生活。

(二)學生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增強體適能。

五、學校申請點數:1點